王洪章是在公交车上接到那个电话的。
“王洪章吗?你被分到定日县了。”电话那头说。
旁边的学生听不真切,问他:“定日?你是定日吗?”
王洪章点点头。
学生们突然爆发出笑声:“你可惨咯!定日,日喀则的‘四大金刚’!”
旁边的藏族老人也跟着笑了起来:“那里苦得很!”
那是2017年的夏天,即将从西藏大学毕业的王洪章,通过自治区教师招考,被分配到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因条件艰苦,定日与其他三县被年轻人戏称为“四大金刚”。
王洪章最终的去向是定日县扎西宗乡完全小学。那里,距珠穆朗玛峰45公里。
大风吹不走的读书声
每天下午,扎西宗乡的风总会如约而至。壮美的珠峰地区,带给游客的是震撼和新奇,然而对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来说,则意味着恶劣的生存条件。海拔4375米,缺氧,强烈的紫外线,还有从世界屋脊上倾泻而下的大风,能把一切柔弱、没有根基的东西一扫而空。
然而,大风中,清脆的读书声,从未停止。
扎西宗乡完小,这所距世界最高峰最近的学校,拥有6个年级12个教学班。28名教师和528名学生一起,呵护着这一方小小的校园。
从东到西,扎西宗乡唯一的街道两三百米长,通往外界的公路只有一条。长期以来,恶劣的自然条件一直限制着学校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得益于各种国家和地方惠教政策的实施,学校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校长阿旺桑布说,如今,学校实际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验开课率达到100%,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数学开课率达到100%。学生们上学不花钱,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实现了三菜一汤的午餐和早晚有鲜奶、鸡蛋。
更让师生们兴奋的是,经过3年建设,学校新校区在今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区里,各类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功能教室、师生宿舍、办公楼都配备齐全,崭新的楼宇与老校区陈旧的教学楼形成了鲜明对比。
新校区与老校区就隔了一条5米宽的街,迈过去,就是扎西宗乡完小新的时代。
更广阔的世界
未与扎西宗乡谋面之前,珠穆朗玛峰,是王洪章唯一的美好念想。
“兴奋,想起能在珠峰脚下工作,兴奋。”王洪章说。
稍停片刻,他小心翼翼地补充:“是比较兴奋。”
折扣打在王洪章事先做的功课上。前往定日县报到后,他又进行了一次抽签,抽中了扎西宗乡完小。面对这个闻所未闻的地名,王洪章第一时间上网搜索,得到的关键词是“珠峰脚下”“风大”“偏僻”。
等到了扎西宗乡,王洪章才意识到,珠峰,是扎西宗乡的骄傲。
整个扎西宗乡,就在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里面。从扎西宗乡驱车,不到40分钟,就能到达珠峰大本营。那里,游客们可以饱览珠峰的壮美身姿。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兴起,曾经宁静的山乡也逐渐热闹起来。乡里有了菜鸟驿站,有了网购,有了民宿。很多学生的父母在珠峰脚下经营起了帐篷旅馆。每年的3月到10月间,都会有上万名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和游客来到这里。
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让孩子们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副校长格桑罗杰记得,几年前,一支内地高校的支教队伍来到学校,大学生们让孩子们画出心中的山外世界,孩子们还只能画出旗杆和旗子。如今,已经有很多孩子知道淘宝,知道宇宙飞船,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
从定日县来的路上,王洪章数过,到达扎西宗乡,要走过有100多道弯的加乌拉山盘山公路。“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陆续到位,孩子们的梦想将翻越这100多道弯,放飞在更广阔的世界。”王洪章满怀憧憬。
当年吃的苦值了
扎西宗乡完小近些年的变化,折射出定日县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仅在资金方面,定日县就累计投入近4亿元,包括扎西宗乡新校区在内,整体新建学校11所。同时,定日县明确各单位具体责任和整体协作推进。比如,将县城学校绿化工作交由林草局负责,使校园绿化工作迅速推进;将全县各学校卫生室建设交由卫健委负责,目前各学校均设立有卫生保健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公安、住建、文化、财政等单位也有具体任务分工。
定日县还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据定日县教育局局长郑天强介绍,针对校级班子老化等问题,2018年12月,定日县完成22所学校校长调整,副校长的调整也在进行中;针对县城两所中学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统筹资金,对两所中学集中投入近2000万元;针对海拔高、气候恶劣造成冬季用水困难的问题,集中资金解决一部分学校无塔供水;针对个别学校底子薄、基础差,采取集中督导、片区推进的方式带动个别学校一同提升。
对扎西宗乡完小这几年的变化速度,格桑罗杰直呼没想到。2007年,格罗桑杰来学校报到,一路上看见景色单调,越走越心酸,等到了学校,格罗桑杰的内心坠入冰窟:教师没有宿舍,晚上睡在教室,后来搬进一层土房,却要忍受下雨漏水。学校不通电,只有靠太阳能发电,一到阴天,全校就是一片黑暗。
如今,扎西宗乡完小新校区已投入使用,旧校区也将保留,改作综合用途,这将大大提升学校的办学空间和条件。格桑罗杰来报到时,同行的一名女教师哭了一路,如今,这名女教师已是附近一所乡完小的校长。“见面时我笑话她,她还不好意思。看到这几年的变化,我们都觉得当年吃过的苦,也值了。”格桑罗杰说。
(本报“万里边疆教育行”西藏报道组成员:高毅哲 张晨 蔡继乐 张春铭 周小兰 单艺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2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