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老师太牛了,通过视频就治好了我家羊的病,这事在我们家乡都传开了。”新学期返校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回族学生马玲兴奋地给同学说。
马玲说的事是今年西北农林科大家访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暑假期间,她家养的5只羊忽然整天不吃不喝,无精打采,附近不少农牧民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正在大家着急的时候,学校家访组的教师来到了这个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的小村庄,他们及时联系学校动医专业教师,通过视频观察问诊,两天后羊都恢复了正常。
家访是西北农林科大坚持多年的传统。今年暑期,86名学工部教师分赴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行程数万公里,千里迢迢将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奖励资助等政策,以及学校的关心关爱,送到185名老少边穷地区学生家中,架起了家校沟通的“连心桥”。
“孩子说学校有3万多名学生,老师们尤其关心我们少数民族的孩子,今天我算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在青海省化隆县昂思多镇尔尕昂村,藏族学生贡保东智的母亲端出滚烫的酥油茶和糌粑热情招待家访教师。
“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有些吃力,又远离家乡……”面对家长的担心,学工部副部长薛建鹏细细介绍说,学校采取设立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科、选聘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吸纳新疆内派教师、开展民族文化节等措施,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搭建学习能力发展中心平台,进行“一对一”朋辈辅导,帮助他们逐步缩小学习差距,扩大社交圈,快速融入学校生活。
在新疆疏勒县阿拉甫乡托玛艾日克村,维吾尔族学生阿依努尔·伊卜拉伊木的母亲紧紧拉着家访教师的手,感激的话说不完,“我们家经济条件不好,这几年多亏学校给孩子很多资助和关爱,孩子学习安心,上学期入了党,现在还准备考研究生,感谢学校把她培养得这么好”。
为表达谢意,阿依努尔的母亲执意给家访教师们做新疆美食拉条子吃,她说:“现在我们的拉条子入口劲道爽滑,很好吃。听乡扶贫干部说,用的就是西北农林科大教授培育的小麦品种。”
在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公相村,家访教师和学生阿热芒·阿力木一家,围坐在铺着地毯的地炕上,边喝砖茶边拉家常。
“你们是我们平时宰羊也请不到的尊贵客人。”阿热芒的母亲用维吾尔语夹杂着在农民夜校学来的普通话说,这几年新疆变化很大,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儿子去了陕西上大学,家里的葡萄还没成熟就签下了订单,加上学校的精准资助,再也不愁他的学费和生活费了。
看着笑语晏晏的家人和教师,阿热芒·阿力木动情地说:“我一定要好好学知识长才干,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家访密切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联系,实现了家校良性互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2017年暑假,一封“恳请贵校对吉木乃籍学生给予优惠助学政策”的信函传到了西北农林科大。根据信中线索,校领导带队赶到了尚未入学的2017级新生阿尔曼·马木提家中,得知他自幼失去双亲,靠叔叔抚养长大,生活困难。家访组成员给他加油打气,表示学校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按照政策予以学费减免并提供其他资助。入校3年来,阿尔曼享受各类资助累计超2.5万元,并入选学校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红鹰”训练营,担任少数民族学生团工委学生干部,得到了全方位精准帮扶与锻炼。
自2009年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以来,越来越多像阿尔曼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得以走进西北农林科大无忧读书。截至2016年,学校共家访少数民族学生150多名,行程超50万公里,覆盖中西部12个省份,发放慰问金近20万元。2017年,学校又将家访对象扩大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特殊群体学生,足迹涉及范围扩大到15个省份100余个县550余名学生。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6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