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刊号:CN 34-1274/G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投稿邮箱: kjwh@kjwhzzs.cn

版权信息

更多

本刊编辑指导委员会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老科协,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社  长:冷青禾

总  编:李小波

社长助理:李荭

总编助理:周元勇

责任编辑:杨呈祥

周  期:旬刊

美术编辑:杨艳琼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国内刊号:CN 34-1274/G

邮发代号:26-205

地  址: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E,4D

Email  : kjwh@kjwhzzs.cn

友情链接

首页-> 最新新闻 -> 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
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
2021/02/07 浏览次数:3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儿童心田,教育部日前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两个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载体形式、学段和学科要求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科覆盖,为学生成长培根铸魂。

两个指南有怎样的意义?对于中小学课程教材有怎样的影响?要如何实施?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教材之问

“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首次对中小学课程教材如何有效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的顶层设计。”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编审吴艳玲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推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专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要求为指导,基于当前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重点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的问题。

在“进什么”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处理好育人目标与内容形式的关系,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等育人目标出发,遴选蕴含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和载体形式。

在“进多少”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强调处理好共同基础与个性拓展的关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明确各学段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基于兴趣爱好拓展延伸的空间。

在“怎么进”问题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注重处理好总体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的总体要求分解安排到中小学各学科。各学科从自身特点出发,注重发挥各自优势,彼此协调配合,形成有机整体,强调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2+N”全科覆盖。

首次对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进行专门系统规划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是第一个对革命传统教育进行系统规划的文件,不只是对课程教材建设,对整个立德树人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说。

柳夕浪表示,《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主要参考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有关研究成果,将革命传统界定为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政治觉悟、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质和优良作风,强调其覆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个时期,“强调它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延展性,没有把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截然分开”。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情怀、优良作风7个方面明确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内容,强调夯实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按照由浅入深、一体化设计原则,基于不同年龄学生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内容、具体要求和呈现方式,体现一定的阶段性,同时确保革命传统教育的总体要求和核心思想一以贯之、贯彻始终。依据学科内容体系和独特育人功能,把反映革命传统重要人物事迹、重大事件、伟大成就等适宜内容纳入课程教材,细化不同学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形式,形成以统编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的“3+1+N”学科结构安排。

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课程

课程教材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

吴艳玲认为,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落地、落实,需要从五方面着手。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质要义。第二,强化系统设计,构建一体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第三,改进教学方式,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认。第四,完善考评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效实施。第五,提升师资水平,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远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哲学学院教授沈湘平说:“在国家课程层面,中小学不单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而是全面融入各学科课程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要保证容量适中,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带领各学科积极寻找教学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已经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架构。比如,语文专修课程开设了经典篇目阅读、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历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来龙去脉,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美术设置书法篆刻、陶艺、国画等。

对于如何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柳夕浪表示,革命传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高地,要攀登;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是精神文明的宝藏,要挖掘。

在这方面,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延安中学做了许多探索。学校依托延安精神,不断将革命传统融入课程教材:将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建立了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延安精神八大原生态”等特色思政课;历史课程组织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开展“红色远足活动”……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委员吴德刚指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进革命传统进课程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史工作等的重要任务。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中小学教育部门要寻求党史工作等部门的支持,齐心协力、统筹推进。”

《中国教育报》2021年02月06日第1版 

 

版权所有:科教文汇杂志社 www.kjwhzzs.cn

投稿邮箱: kjwh@kjwhzzs.cn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E,4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14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