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刊号:CN 34-1274/G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投稿邮箱: kjwh@kjwhzzs.cn

版权信息

更多

本刊编辑指导委员会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老科协,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社  长:冷青禾

总  编:李小波

社长助理:李荭

总编助理:周元勇

责任编辑:杨呈祥

周  期:旬刊

美术编辑:杨艳琼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国内刊号:CN 34-1274/G

邮发代号:26-205

地  址: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E,4D

Email  : kjwh@kjwhzzs.cn

友情链接

首页-> 最新新闻 ->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评价现代化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评价现代化
2021/02/07 浏览次数:34

教育评价作为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的“牛鼻子”,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当前,我国教育评价体系尚存在不科学不完善之处,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为全面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有利契机。

人工智能高精度有助于教育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教育评价是引导教育方向的指南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提升智力并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我国的教育目标具有多元性。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评价指标的单一化。这一问题具体体现为“五唯”现象,即教师在评判学生优秀与否时只以课程分数为指标,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时只以文凭高低为指标,教育部门在进行学科评估时只以论文收录数、引用率为指标,高等学校在进行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时只以人才“帽子”为指标。

在经济实力不雄厚、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期,采用直观度高、采集成本低、便于比较的单一性量化指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教育状况,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因为多元化的教育评价指标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如今,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科技的发展,我们正在经历从传统工业化时代教育向数字化时代教育的转变。大数据使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评价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以经典案例为核心的管理阶段进入到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阶段,课程、测量和评价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基本,要更多依赖于大数据实现对学习者更加精准的教学、服务、发展。在人工智能阶段,智能机器设备一方面能够根据教学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指标,实现教育评价的精确和全面;另一方面能够代替人工从事教育评价环节中带有重复性的活动,减少教育评价活动的数量和频次,避免多头评价和重复评价,减轻基层和学校的负担,并且速度更快,精确度更高,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教育评价成本。

人工智能即时性有助于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评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二则为教育评价方法的片面性。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一方面将评价重点放在教育活动的结果上,忽视教育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在评价过程中通常完全由人担任评价主体,人在进行教育评价时往往会受到自身价值观和个人好恶影响,作出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性,难以保证客观性。这一问题的存在迫切呼唤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

现在,利用人工智能,学生学习情况借助大数据可以实现当场反馈,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即时性评价,教学精准度和效率大大提升。一些学校还通过开发利用APP“小黑板”,使教师能够在每堂课、每次作业后对班上的学生进行打分评价,到期末,大数据则会根据平时的打分情况,总结出学生的优缺点,真正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兼顾。人工智能还使教育工作者能够快速地评估论文、批改学生作业。基于云的工具都提供了在线评估的自动化特性,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教学任务的自动化处理,这样,教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集中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一对一交流上。可见,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智能创造条件,实现资源供给和配置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

人工智能分析能力有助于教育评价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海量储存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助力于教育评价信息的充分利用。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三则为教育评价信息的静止性,即教育评价信息一经形成就固定不动,难以发挥本应具有的对教育活动的指导作用。教育评价信息如果作为一种静止化的档案记录,无法成为指导教育活动螺旋式上升的“活”资产。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提高教育评价信息的可利用程度,其具有的长期储存海量数据信息功能,能够解决教育评价信息如何保存的问题。

人工智能最终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可以为教师分析在线课程中的各种问题,真正使教育评价信息“活”起来,实现对教育评价信息的充分利用,持续提升教育质量。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必将释放出巨大潜能,逐步实现教育评价体系的现代化,从而使教育评价体系对我国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科学有效的导向作用,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1年02月06日第3版 

 

版权所有:科教文汇杂志社 www.kjwhzzs.cn

投稿邮箱: kjwh@kjwhzzs.cn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E,4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147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