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珺)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实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展期拟定为一年。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并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先民已开始穿衣佩饰,服饰的观念此时已经出现,中华服饰文化由此发端。展览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服饰形制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服饰文化,较为概括地阐释了我国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新石器时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为髻是我国服饰演变之原点;战国时期发生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标志、深衣流行为结果的第一次服饰大变革;从南北朝到唐代,我国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这是我国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此为我国服饰史上第三次大变革。 组玉佩 (战国)1954-55年河南洛阳中州路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丰富的古代服饰相关文物,沈从文、孙机诸先生先后在服饰考古、服饰史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此次展出的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孝亲曹国长公主像 (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除了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本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