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再有知识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国的历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作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如何让孩子走近历史,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这是许多教师和家长面对的问题。
北京阳光博客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编辑牛瑞华作为历史专业出身又从事了多年出版工作的家长,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家孩子肯定特别喜欢历史吧?”对此,他却只能尴尬一笑。
“我本科和研究生读的都是历史教育专业,毕业后也一直很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可是引导女儿去读一本我自己认为‘有用’的历史书,却越来越不容易。”他说。
尤其在面对孩子一些发自童心的本质性提问的时候,成人的回答往往显得苍白而空洞,更喜欢向孩子灌输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却很少真正考虑孩子内心的感受。这让他开始反思,目前书店里的历史读物充满了太多概念、意义和价值,却少有鲜活的生活情境和发自心灵的思考提问。其实,历史的本质就是过去的生活,传统文化是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思考,而这正是让新时代的孩子自发地爱上历史和传统文化,而不仅仅看作是一门必须通过的考试的切入点。这使他所在的一米阳光童书馆决定策划一套充满生活场景和灵魂思考的历史图书。
八卷本的《手绘中国历史大画卷》用104幅摊开近1米长的跨页全景图画,描绘出中华文明各个时期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让孩子身临其境般沉浸在对历史的阅读中。
从北京猿人到清帝退位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这套书选择了104个历史专题。据该书策划人之一牛瑞华介绍,这些专题选择的原则和标准是场景感与故事感,比如大禹治水、都江堰、秦长城、京杭大运河、清明上河图、康熙下江南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大场面。“对于一些绕不开又比较抽象的题材,我们尽量选择其中的故事性场景,比如商鞅变法选择了南门立木,文景之治选择了西汉农耕,丝绸之路选择了驿站悬泉置,魏晋风度选择了(嵇康)刑场琴声,贞观之治选择了魏徵进谏,清帝退位选择了天桥一角的市民生活(阅读退位诏书);对于熟悉的历史题材和人物,我们尽量选择相对新鲜的视角,比如天下第一行书大家王羲之选择了曲水流觞兰亭集会,唐诗甲天下的李白选择了赋诗华清池,千古第一文人苏轼选择了治理西湖,理学大家朱熹则选择了岳麓书院会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则选择了他与丘处机的雪山论道,末代状元张謇则选择了南通办厂的场景,等等。”
《先秦时代》《秦汉帝国》《魏晋风度》《隋唐盛世》《唐宋变革》《草原帝国》《大明王朝》《清朝兴衰》,8册“历史画卷”,104个历史专题,近1000个知识问答,涉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许多方面,意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以管窥过去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让孩子发现,原来历史并非遥远的过去,而是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 《中国教育报》2021年02月10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