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琳,江苏省南京市力学小学校长。
教学制度是学校教学行为准则系统,也是教学指导系统。它直接决定着学校课堂教学形态,影响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方向。但现实中,教学制度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一些人的印象里,教学制度就是一些教学的条条框框,陈腐、僵化,根本不管用。有人甚至认为,在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再强调教学制度已经不合时宜。
这样的态度并不可取。一套教学制度的背后总是蕴含着一定的教学价值取向,好的教学制度可以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反之,教学改革可能会迷失方向。2015年,我校开始“基于儿童学习过程支持的教学制度重建”的项目建设,2016年在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立项。我们尝试教学制度创新,目标是倡导一种“支持学”的教学价值观,在“支持型”生态课堂的建设中总结教与学的行动指南,从制度层面规约保证学习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当下教学制度创新的重点在支持儿童学习过程
教学改革呼唤教学制度创新。课程改革已久,一线教学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常态并没有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传统教学制度没有根本改变是重要原因之一。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儿童的学习,是解决儿童学习位置旁落的问题,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也在支持和保障儿童的学习权利上。
儿童的学习,只有落实了学习过程,学习才可能真正发生。孔子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这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学习者的主动作为。现代“元认知”理念告诉我们,一个学习者具备这种“对认知的认知”,能够定向目标、选择策略、规划过程,并在自我监控中调节学习进程,他的学习因此处于“自控”的理想状态。支持儿童学习过程实质在促进儿童“元认知”发展,让儿童学会学习,通过“自控”学习掌握自己的人生未来。
与传统教学制度相应的是学校习惯对教师进行“结果考核”,导致教师的教学也大多只关注“结果”。至于儿童是怎么学的,学习过程是如何展开的,常常被忽略和遮蔽。课堂教学形态常常表现为“教”对“学”的“支配”,即我问你答,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教学制度的创新应该从“预先规定”“严格支配”中解放出来,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创造条件。
就目前而言,教学制度创新的重点应放在儿童学习过程的支持上。它切入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解决课堂学习主体性问题,同时通过学习过程充分展开的支持方式,促进儿童学习方式的改变。
我们认为,教学制度不仅是一套规则系统,更应当是学校教学活动充分展开的指导系统。创新教学制度就是要在制度的“刚”与“柔”之间寻得平衡,努力把教师的“教”引导到支持学习过程真实有效展开上来。
“支持”而不是让学生亦步亦趋的严格“支配”,这是我们教学制度创新的方向。好的“教”是引导学习,支持深入“学”。所谓“深入学”,就是学习主体性充分彰显,学习过程充
本文发表于
科教文汇分展开。学习过程是学生在一个由“知识、关系”所构造的学习场域里唤起学习,从原有经验出发展开学习探索,与“知识”、与学习伙伴及老师、与“本我”深入互动,生长新经验、形成能力与素养的过程。可以看出,支持学习过程有两件事特别重要:学习的唤起与学习的展开。
综合而言,基于儿童学习过程支持的教学制度创新,就是力图从学生本位的教育价值出发,基于儿童的学、基于儿童的学习过程创新教学制度,以此为牵引改变课程教学形态,全面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和生命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建立以“访问儿童”为内核的制度创新体系
“制度创新”的落脚点在“儿童学习过程”。只有把儿童学习、儿童研究的特点吃透了,支持性教学制度才能水到渠成。
那么,“儿童研究”具有哪些特点呢?力学小学的“研究性课堂”研究坚持了15年有余,我们立足课堂,聚焦课堂的儿童研究,全校150位教师以每学期人均一次研究课计算,15年30个学期,4500个研究课例,百人研究团队,上千研究课例,对儿童研究我们有如下发现和认识(见下表)。
除了传统的儿童研究,我们还面临另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正从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风起云涌,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生活,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
无可争辩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已然改变,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正在逐渐淡化边界,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在相互跨界、不断融合。儿童是完整的,世界是完整的,世界只有一个。
基于这些理解,为了更深入认识儿童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我们创造了“访问儿童”的制度体系。我们对“访问儿童”制度的理解如下:
(1)教师访问儿童。大儿童访问小儿童,教师造访儿童世界,这是一次聚焦学习和研究的专题访问,带着儿童研究的目标任务、愿景期待,在征得孩子同意后,访问正在研究中的孩子。
(2)儿童访问儿童。作为学习者、研究者的孩子,在研究中需要邀请伙伴,需要组建小组,需要协同合作,需要交流分享;无论是话题的讨论、困难的突破、问题的解决,还是成果的分享;研究需要同伴,倾诉需要聆听,展示需要观众。
(3)小儿童访问大儿童。作为大儿童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的研究伙伴,孩子们的研究也需要老师的参与和支持,在研究中老师的陪伴、老师的关注、老师的指导、老师的评价,孩子们其实很需要,也很珍视。
(4)儿童访问自己的内心。在研究中,孩子也需要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经历有些过程,独立面对某些困难,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其实一直在不断访问自己的内心,研究中的情感、情绪、体验……有的潜藏,有的暂时搁置,有的则需要表达和倾诉。老师也要引导孩子学习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学习在研究后进行自我反思。
我们以“访问儿童”为内核,创新形成了如下的教学制度框架,即访问儿童制度:大儿童与小儿童关于研究的相互访问;伙伴研究制度:教师和儿童是合伙人,在协同精神引领下协同学习、协同研究;跨界整合制度:万物互联的世界,一切边界正在消失,教育更在其中;成果分享制度:成果分享是研究最隆重的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