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成就
作者简介:王永红(1972- ),女,山东费县人,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人才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培训研究,E-mail:wangyh_72@126.com,北京 10012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先后经历了“文革”后学校课程的恢复重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及课程改革向纵深的全面深化四个重要阶段,成就斐然。具体表现在:实践层面,建立了规范统一的、高水平的国家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课程理论研究,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论体系;在保证规范统一的前提下,学校的课程结构及其形态日益丰富,更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的数字化建设与时俱进,取得了重大突破;掀起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热潮,学校课程进入整体建设阶段。
关 键 词:改革开放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8X(2018)03-0001-10
DOI:10.16398/j.cnki.jbjieissn1008-228x.2018.03.001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伟大转折,我国各项事业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40年来中小学校课程建设先后经历了“文革”后学校课程的恢复重建、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普通高中课程的实验研究、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向纵深全面深化四个重要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结过去,梳理经验,并从中发现若干课程改革的规律,对科学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革”后中小学学校课程的恢复重建
(一)“文革”后恢复重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全国统一教材的编写
“文革”期间,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一片混乱。“文革”前编写的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负责课程与教材研发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被污蔑为黑据点,被勒令撤销”[1]。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负责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他一开始就敏锐地抓住了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教材问题。他在1977年就强调指出:教育制度中有很多具体问题。一个是学制问题。是否恢复小学五年,中学五年,以后再进一
本文发表于
科教文汇步研究。现在意见还不一致,这关系不算太大。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从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调了大批干部,连同人民教育出版社本社干部共二百余人,以“全国中小学校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的名义,按中小学学科分12个编写组开始工作。
1978年2月,《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颁布实施。该计划草案明确了中小学的任务和学制,提出了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要求正确对待“主学”和“兼学”,规定了每周学校统一安排的活动总量、课程设置及有关说明等。该计划虽仍有“文革”痕迹,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明确了立场,比如,明确了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强调要大力加强文化课教学,要求学生学好先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文化课程的内容强调反映现代科学成果。要求从全局出发,对“主学”和“兼学”,各门学科的不同要求和相互关系,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衔接,城市、农村、少数民族的共同要求和不同特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配合该计划草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
1980年,根据计划草案和新大纲编制的全套教材出齐。这是“文革”后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吸收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注重基础知识的选择,清除了“文革”时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许多谬误,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提高教育质量,稳定社会秩序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重新确定、统一中小学学制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一直很重视学制的改革。在1978年以前,新中国的学制改革和实验就进行了3次,第一次是在1952年,第二次是在“大跃进”时期,第三次是在“文革”时期。后两次改革实验的目的都是希望能够通过缩短学制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结果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文革”期间,各地学制混乱;至“文革”后期,各地中小学实行的学制多为九年制或十年制。
1978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要求在具备条件的全日制中小学试行十年制。1979年4月初,《人民日报》发表了宫景隆等人《建议把中小学学制恢复到十二年》的文章。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一定反响,其他一些报刊随后也发表了若干有关改革学制的文章。1979年6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讨论学制改革问题。
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指出:中小学学制准备逐步改为十二年制。今后一段时期,小学学制可以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城市小学可以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暂时不动。教育部应当尽快提出学制改革方案,确定统一的基本学制。
学制调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我国中小学学制出现了六三三、六三二、五三三、五三二(在一些边远山区还有五二二)并存的现象。学制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多样化。考虑到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当时制定的教学计划有城市小学教学计划和农村小学教学计划之分。一般中学的教学计划可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另行制定。条件好的重点中学经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批准,还可变更教学计划。
198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并对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提出了修订意见。该草案规定:五年制中学各年级教材修订本1982年秋季开始陆续停止供应。六年制重点中学全国统编教材1983年开始陆续供应。中学学制定为六年,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多数地区争取在1985年前,把中学学制改为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