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教育报》刊发了《小学教育,请回归你的淡定》《淡定的小学教育背后是科学教育观》,探讨小学教育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呼吁小学教育回归淡定。笔者认为让小学教育回归淡定,学校须坚守初心,按规律办学。
在一些地方,小学教育之所以变得不再那么从容与淡定,与家长非理性的教育诉求有一定关系。我就曾听说有一位家长向责任督学投诉,说他们家孩子在报考民办学校过程中,没有“三好学生”奖状,自己带去的“端行”“好学”“乐群”“健体”等单项奖状,初中学校不认可,为此他非常恼火,要求责任督学给学校施加压力,统一考试,最好多举行跟学习有关的比赛。家长类似的教育诉求还有不少。面对家长的焦虑,有的学校顶不住压力,失去了从容、淡定,开始提前教学、强化应试训练。
那么,学校到底是该给孩子加码、提升其“学习能力”,还是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办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我认为,只有不忘初心,坚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才能最终得到家长的理解,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多赢,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尽管学生家长有各自的教育诉求,但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不能改变,一定要立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全、开足、上好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不能为了应试,一张课表挂在教室里,一张课表揣在老师和学生身上。
学校也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动摇。对此须从转变教师观念开始,明确告诉每位老师“你首先是一位老师,然后才是一位学科老师”。我遇到过科任教师遇到学生问题时不处理、让学生去找班主任解决的情况,这样显然有悖于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学校
本文发表于
科教文汇还必须促成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的转变,这样才是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科教学应该是学科教育的一个抓手,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借助学科教学的平台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得到发展。学校教育如果做到这两点,便实现了“守正”,未来无论在办学还是育人上都能制胜“出奇”。
让小学教育回归淡定,学校还要加强“以学为本”的课堂建设,让课堂、学校成为学生满足兴趣、提升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空间。传统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社会背景下的课堂,应该进行“学”和“教”的翻转,即让“学生讲,教师听”。学生讲的前提,是自主学、主动学、探究学,学生只有学得进去,才能讲得出来。教师听,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引导者、点拨者、引领者的作用。加强课堂教学建设,要逐步打破单科教学的禁锢。中国未来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样的能力一定来自于基于问题、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实践。除此之外,学校要加强多元评价体系建设,让小学教育真正回归本源,学生展示出灵动的生活状态、全面发展的学习状态、自在平和的精神状态,意味着小学教育朝着理想的方向一步步前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考试评价导致了片面追求分数,导致了家长过于焦虑。为了更好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需要加强多元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从重结果评价转向重过程评价,从重学会的评价转向重会学的评价,从重“对学生评价”转向重“为学生评价”。评价是为了发展,只有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给予学生自由生长的空间。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又反过来有助于释放家长的教育焦虑,课外补课现象势必有所减少,小学教育因此慢慢回归淡定与从容。
教育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从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四层面提出30条措施,从“合理确定学生离校时间”“严禁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等方面,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这些减负大招也有利于让学校按规律办学,让家长从容、淡定起来。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