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格局。在经历了长达100多年广泛学习、比较、借鉴日本、德国、苏联、北美、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思想和经验模式,并加以本土化的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后,我国职业教育所形成的这一基本格局,是历史充分筛选积淀的结果,有其深刻的必然性。
在这一格局中,初中后分流实施的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开展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作为教育体系,从纵向看,无论是在理论知识的层级上,还是在技术技能的层级上,中等职业教育都是高等职业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是进行系统职业教育的奠基阶段。二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美国生涯发展大师萨珀(Donald E.Super)提出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其中14—25岁的探索阶段是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的时期,而其间对应中等职业教育的15—17年龄段,则是最为关键的职业生涯的试探期。三是中等职业教育所面向劳动人群的巨大规模。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左右。按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学三个文化程度对应地将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层次结构仍为金字塔结构,数亿计的初级、中级劳动力人口构成了金字塔的主体,他们恰是中职教育所面对的人群。
国家在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本文发表于
科教文汇中,始终坚持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方针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些地方在政策上出现了很大的摇摆,中职的基础地位发生了动摇,推动中职改革发展的力度有削弱趋向,中职的招生数和在校生数逐年下滑。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职滑坡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样的教训我们有过前车之鉴。进一步落实中央已经明确阐明的“巩固提高”方针和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急迫任务,也是打好职业教育翻身仗的首要前提。
实际上,对继续发展中职存在疑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人认为老百姓已经不愿意选择中职了。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用不了多久,高职教育也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不是不要发展中职,而是中职要加快转型,要办出人民满意的中职。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中职发展出现的波折,将会“倒逼”中职的全面改革,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体系基础,进而加快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中职的转型改革,要从现代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更多教育选择机会、满足学习者多样发展及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基点出发。
首先,在实施形式上,要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课程类型、教育服务、教育对象等多方面增强高中阶段教育多样性;在入学模式、教学形式、学制等方面增强实施灵活性,切实满足不同背景学习者的需求。
其次,在体系发展中,一方面,加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融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衔接,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机会,这也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均等认可的关键一环。
再其次,在自身发展上,一要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就业导向教育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基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升学习者的就业能力,促进有就业意愿的学习者顺利过渡到劳动力市场;二要改革课程体系,把核心素养作为重要课程目标,加强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生涯指导,从根本上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和学生多样选择性。
(作者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2月26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