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人的终身教育起到了奠基性作用。新加坡教育的高标准和高质量与其教育督导及评估工作密不可分。新加坡现行的教育督导制度,也称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包括校群督导制度、卓越学校评估模式、排名制度及增值排名制度。
这些督导及评估制度如何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促进校长的管理水平?如何最终合力推进新加坡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一起来揭开谜底。
校群督导
校群督学和各学校校长组成各自的委员会来负责拟定行动方针
新加坡校群督导制度创始于1997年。新加坡共有356所中小学和初级学院,由教育部学校督导署管辖。全国按地理位置分为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每区又被分为7个校群,各校群分别有自己的校群督学,每个校群又分别由一位副司长来领导。
校群督导制度设置的初衷是均衡资源,先使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各个区之内的教育资源保持均衡,在此基础上,努力确保这四个学区之间的差距不要太大。除此之外,学区校群内的学校校长每月会面一次,各位校长盛装出席,共同交流管理学校的心得。伴随着校群督导制度的逐渐发展,其运作也较以往更加完善。
目前,每个校群由12到14所学校组成,多数校群包括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小学、初中、初院或高中)。各个校群,都是由校群督学和各学校校长组成各自的委员会来负责拟定行动方针,规划校群资金的运用。
校群督学一般是表现卓越的中小学校长,他们既掌握教育领域的知识,又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这使得校群督学既可以在督导工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又可以给中小学校长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建议。校群督学在工作中发挥着协调性作用,协调教育部与学校之间、校长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的关系。校群督学协调各种关系的目的是促使教育督导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使各方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卓越学校
不仅关注学校当前的成绩,也关注学校的进步,给基础不佳的学校提供了展示进步的机会
因为曾是英国殖民地,所以新加坡独立初期的教育制度很多是模仿英国模式而建的。20世纪80年代的学校评估系统被称为检查型系统。它由高级检查员负责,对学校进行定期检查,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学校管理、教学大纲、辅助活动以及相关成果。根据学校的规模状况,检查组会组织一定数量的专家,对学校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访谈,以此达到检查的目的。
外界的检查可以相对客观地认识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不可或缺,但是学校对于自身的认知也不可缺。如果学校长期以来依赖外界检查评价,那么学校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而且也会逐渐变得被动。
在探索学校自我评估模式的时候,新加坡做了数次尝试,在经历比较优劣势的阶段之后,新加坡的卓越学校评估模式,是以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的卓越模式为范本,将之移植到新加坡的督导与评估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校每年会在校内进行自评,教育部组成的评估组成员会每五年对学校进行校外鉴定。
卓越学校模式的框架分为9项评价内容,并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运作过程”和“成果”,各占50%,总分为1000分。“运作过程”着重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资源分配,包括领导(1
本文发表于
科教文汇00分)、人事管理(90分)、策略(70分)、资源(115分)、以学生为主的各种程序与活动(125分)。“成果”部分即人事管理的成果(80分)、行政管理的成果(60分)、合作和社会贡献的成果(60分)、各项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成果(300分)。“成果”由“运作过程”得来,“运作过程”通过“成果”的反馈而得到改进。
新加坡教育部为了奖励在评估中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学校,设置了“学校奖项总蓝图”。这由3个不同层次的奖项组成,分别是初级奖项、中级奖项和特级奖项。其中,特级奖项包括优异学校奖和更高一级的卓越学校奖,而后者也是新加坡最高和最负盛名的奖项。卓越学校奖或优异学校奖有效期为5年,在5年内如果学校表现不好,经过重新评估后将失去这一荣誉。卓越学校模式作为学校问责的一种工具,有助于鉴别和奖励各类学校,也有利于家长和学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同时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受到了监控。为此,新加坡教育部还开发了一个交互式系统的网络平台,家长和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得学校的实际排名和成就介绍,从而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卓越学校评估模式”将校内评估和校外鉴定合理地结合起来,在评估后将成绩公布于媒体,以便为家长和学生提供选校参考,为学校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一评估模式不仅关注学校当前所取得的成就,也关注学校的进步幅度,这给那些原本基础不好的学校提供了展示进步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校和校长治校的热情。
增值排名
促使校长和教师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并从学生的成绩着手,分析自己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1992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实行学校排名制度和增值排名制度。学校排名制度是以学生成绩为依据的学校间的排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会保存在新加坡教育部数据库里。新加坡教育部建立了学生成绩库,每年小学会考和初中毕业考试结束后,教育部会将数据库内各个学校的成绩分别排名,并在各大媒体公布前50名,以激励学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取得进步。
为避免学校之间的恶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新加坡推出中学学校增值排名制度,即毕业成绩与入学成绩做比较,视学生4年中学学习之后与他在小学毕业时成绩和排名变化,即增值情况,来进行排名。这两种排名方法并用并重,公平地反映各个学校的排名。
学校排名制度促使校长和教师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并从学生的成绩着手,分析自己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值排名制度又促使校长和教师不那么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将关注重点转移到每个学生在各个阶段取得的进步。成绩是重要的,可学生取得进步是更重要的,抱有这种观念的教师眼中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
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督导制度是完善的,督导过程及结果是公开的,督学及相关工作人员是专业的,教育部看重学校、学生取得的进步,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督导评估的结果。然而,教育督导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
校群督导制度的目的是均衡教育资源,但是四个区的教育资源从一开始就是不均衡的,校群督学在实际督导工作过程中,表现是有优有劣的。再加上卓越学校评估模式和学校排名制度会将学校的排名在媒体上公布,家长和学生会根据排名择优选校,这会进一步加剧资源分布不均。
卓越学校评估模式主要目的是对校内评估做客观的鉴定与验证,并非是为了比较各校的表现,但由于督导结果会在主要媒体上公布,督导结果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政府和社会也相当关注。为了良好的表现和来年更好的招生,校长和教师在督学督导之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在督导过程中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本位,督学督导工作的目的、校长管理学校的目的、教师教学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过于频繁的校内评估和校外审核工作是否利于教师专心提高教学水平,是否利于教师专心完成教学工作,是否利于校长专心完成管理工作,都值得我们思考。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