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刊号:CN 34-1274/G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投稿邮箱: kjwh@kjwhzzs.cn

版权信息

更多

本刊编辑指导委员会

主管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安徽省老科协,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社  长:冷青禾

总  编:李小波

社长助理:李荭

总编助理:周元勇

责任编辑:杨呈祥

周  期:旬刊

美术编辑:杨艳琼

国际刊号:ISSN 1672-7894

国内刊号:CN 34-1274/G

邮发代号:26-205

地  址: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E,4D

Email  : kjwh@kjwhzzs.cn

友情链接

首页-> 最新新闻 -> 人的教育活动“通”往何处
人的教育活动“通”往何处
2019/3/21 9:37:39 浏览次数:29

内容摘要: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把握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蓝图的必由之路。学习体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精神,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扎实落实、稳健前行。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现代化;教育活动史

作者简介:

  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都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绘就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第一张五年“施工图”。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把握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蓝图的必由之路。学习体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教育精神,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扎实落实、稳健前行。——编者

 

  孔子杏坛讲学的日常活动如何管理?稷下学宫各学派争鸣盛况如何?中共革命根据地教育活动有何特点?这些在周洪宇主编的八卷本《中国教育活动通史》中,均可以找到答案。

  循着历史的踪迹,《中国教育活动通史》意在探寻教育变迁的源头活水。教育制度的确立,教育思想的形成,必然离不开历史主体——人的教育活动。它力图挖掘和再现教育制度史与思想史背后人的教育活动场景,认为“教育史学不研究教育活动史,仅研究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将会缺失其前提和基础,只能是一门‘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行’的教育史学”。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遗忘教育制度与思想变迁背后的基础——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才是教育历史变迁的源头活水。

  上下几千年,要理通教育活动脉络,需要名副其实的贯通。这种贯

本文发表于科教文汇

通包括: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活动的前后连贯——纵通;同一时期本国甚至外国的诸类教育活动的有机联系——横通;站在哲学高度,从人本观、总体观和全球观三个方面进行透视——理通。以“先秦”部分为例,该部分重申了“光明来自东方,东方应重中国”的人类早期教育活动史实,否定了“西方文化中心论”;注意将先秦各种教育活动置于当时社会历史境遇中进行总体考察,以翔实的文献和考古史料再现了那个时期人类教育活动的理性觉醒。其中,孔子私学教育活动不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目标、对象、内容、原则与方法之概述,而是深入考察其教育教学活动之动因、表现与结果,复原师生交流的活动场景,注目其日常管理活动等细节。稷下学宫的教育活动,涵盖了学派间多维争鸣、名家建言、师生交流和日常管理等,再现了稷下学宫的自由办学精神。

  既然将教育活动史作为特定的研究领域与考察对象,就不能不关注其具体的历史状态及其发展轨迹。整体而言,它主要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家庭教育活动、社会与民间教化活动、文教政策制定及实施活动,乃至少数民族教育活动、留学教育活动等方面,展开严密的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这些教育活动看似平常,但揭示了特定时期教育活动的发展轨迹和价值影响。如先秦,被定位于“教育活动由官方垄断向民间扩展的转型时期”,先秦时期的中国“成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一方重镇”。依据教育活动多元并存的事实,民国时期被定位为“现代教育的奠基期、发展期和过渡期”,呈现出现代教育活动探索的“多元化态势”。回归历史语境,进行严密审察和“全景式”透视,方能把握住特定时期的教育活动重心及演化走向。

  教育活动视点的选择不排除对重要活动的宏观论述,但更应该注目于知微见著、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的鲜活表达。基于大史料观,它没有局限于官方正史资料,而是不同程度地视野下移,博采各种民间资料,力图从细微、日常、切近处解读教育活动过程及其特点。在“中共革命根据地教育活动”部分,革命根据地的学校教育活动、干部教育活动、教师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以及颇具特色的冬学运动,都通过丰富的史料活现在眼前,革命根据地教育活动的特点如战斗性、政治性、实践性、普及性、群众性、经济性和创造性等,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由: 科教文汇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所有:科教文汇杂志社 www.kjwhzzs.cn

投稿邮箱: kjwh@kjwhzzs.cn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5E,4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皖ICP备16147257号